瓯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072|回复: 0

满满回忆!承载温州人25年记忆的黄龙商贸城要拆了,这里要来一场蝶变

[复制链接]

1850

主题

96

回帖

86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654
发表于 2018-2-5 0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货店商家进货,来这转一圈,就能满载而归;新人置办家电,来这逛半天,电视、洗衣机等通通能买齐;来这里买布,不管你要两米还是千米,店家都会热情招待……
无论是鞋服、家电还是小商品,过去市民总喜欢到黄龙商贸城(又称温州商贸城)一站购齐。如今,这个陪伴市民走过25个春秋的市场正处告别之际:市场面积的20%已拆除,50%已意向签约拆迁。
黄龙商贸城位于鹿城区西部,东临广化桥路,西接翠微大道,北到鹿城路,南至过境公路,占地1015亩。该市场由温州市委牵头、市工商局(现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于1993年4月正式开业,至今仍是市区最大的商品集贸中心。


建设者: 民间集资现万人投标高潮3000间店面筹资1.2亿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市场经济引领全国,市场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1978年温州瓦市农副产品市场、东门农副产品市场、朔门农副产品市场同时开业,成为全国最早的城市农副产品市场。


1981年市区铁井栏小商品市场开业,成为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随后,小市场在温州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92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区建一个大型市场,取消所有马路市场。这个重任就落到时任市工商局副局长、温州商贸城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寿铸身上。

1992年那时,市区马路市场很多,大多环境脏乱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用一年时间,建成市区最大的商贸市场,给了250亩的土地指标和其他政策,但不给资金。”今年已80岁高龄的陈寿铸回忆,当时市财政吃紧,没有经费支持,而建设那么大的市场,拆迁补偿、建设费等至少数千万元。为了筹措资金,陈寿铸想了很多办法。


其中最大胆的、也是独创的一招就是“民间集资建设”。“第一期180亩地可以建设3000间店面,我们把这些店面规划好,编上号,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提前将10年租赁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标准店铺每间10平方米,每间底价3000元,上不封顶。这些经费作为市场建设费,5年后会分批返还承租人。”




陈寿铸说,1992年5月,市区“八一”操场举行黄龙商贸城租赁权招投标大会,现场来了1万多人参与投标。因为不一定能一击即中,很多人会竞投多家店面。他们只要在竞价单上写上店铺编号、投标价格等信息,交给主办方即可。当时全部店面都被拍出,竞投最高价是一间店10万元,最后共筹集1.2亿元。“1.2亿元现金,十几名银行工作人员现场点算清收了3天。


”1992年年中,黄龙商贸城工程正式开工。“第一期因为赶时间,设计的都是矮平房店面,指定温州建筑公司承建。市工商局抽调20多人组建了建设指挥部,天天泡在工地上。我早上7点钟到工地,晚上7点回家,三餐和建筑工人一起吃,所有周末都没休息,最终仅用了10个月市场就建成了。”


陈寿铸说,1993年开业当天,有2000多家店铺开店迎客,人气很高。“为了能让市场红火起来,我们一开始就对市场进行了产业分布规划,最早设小商品、服装、鞋三个区域,涵盖低中高端产品,重点引导形成行业集聚效应。比如服装区就引进成衣、布料、针线、纽扣商家集聚在一起;皮鞋区域就引进皮革、鞋花、鞋扣、鞋料集聚在一起。”




陈寿铸介绍,1993年又增建了皮革城,店铺增至5000间,面积扩大至250亩。“那时的黄龙商贸城是温州最大最好的商品市场,店铺、道路都是最好的。市区的马路市场都被取消,商户搬迁至这里,实现了3万人就业。”随着黄龙商贸城的开业,温州办市场的经验再次扬名全国,陆续有全国各地考察团来温“取经”。


“像北京京温服装市场、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都是学了黄龙商贸城的方式创办起来的。”陈寿铸说,在他眼中,黄龙商贸城还有遗憾,那就是一直停留在第一期,第二期工程没跟上。“第二期我们规划设计了大型室内商场、配套宾馆,设计图和方案都做好了,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第二期没有跟上。”


经营者: 他在这经营合成革10余年,将生意做到全国

61岁的吴云(化名)是黄龙商贸城最早的一批经营户。“那时温州很多国营企业关闭,大量工人下海经商。我就是一名下岗职工,在县前头经营一家电器维修店,生意不错。1992年我从报纸上看到黄龙商贸城租赁权招投标的广告。那时市场很红火,大家都比较看好。而且是政府牵头做的市场,有保障。


”吴云回忆,1992年她爱人在招投标现场,以3万多元的价格竞得一家临街10平方米的店面。后来,她又从其他中标者手中拿到了3家店面的租赁权。“那时的3万元价格挺高了,有的人一拍到手就加价几千元转手了。”1993年市场开业,吴云用两间店面开了一家服装店,主要卖衬衫和男士内衣,另外两间店面则出租出去。“黄龙商贸城刚开业挺红火,没多久就淡下去了。

后来1995、1996年人气又旺了起来,生意最好是在2000年到2005年。那时租金也涨得最快。其实我们付给工商局的租金很便宜,一间店面月租四五百元,但租出去是几千元,我最好的一间店面月租有4千元,一进一出相差近10倍。”


吴云说,一间店面一年租金有三万多元的利润。“当时,这一间店面收入就够我一家三口开销了。后来年纪大了想休息,就停了服装生意出租店面,四间店面一年能赚十几万元。而且黄龙商贸城的店铺根本不愁没人租,很多人都抢着来租,租客没断过。”


和吴云不同,从事合成革贸易的陈明(化名)自2005年搬迁至黄龙商贸城后,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期,如今已成了商贸城的合成革大户,拥有500平方米店面。“1997年我开始在市区河通桥做合成革生意,那时店面只有10多平方米。搬到黄龙商贸城后除了老客户,因为这里的集聚效应也不断积累了很多新客户,生意发展很快。我们现在的合成革生意除了本地,已经辐射到沈阳、广州等地。”陈明说。

面对即将搬离市场,经营户的想法和态度也不一样。其中一些对前景表示担忧,如在此经营皮革13年的王女士,她最近都在物色搬迁点,“街道引进的几个分流市场我去看了,有的离市区太远,像真皮大世界远在巨溪;有的是综合体市场,店面不能像现在这样销售仓储一体,客户拿货不方便。目前我还没确定合适的,其实我们是希望不要搬,这里人气好,老客户也熟悉。”另外一些经营户则比较淡定。


经营鞋材20多年的鹿城鞋料商会会长留承昌说:“最近我已经预定了鞋都鞋革城的店铺,等这边市场拆迁就搬过去。市场搬迁很正常,河通桥皮革市场拆了我们搬到这里,这里拆了再去别处,其实客户也会跟着我们走,以往都是老市场没了新市场就红火起来。所以我觉得搬迁对我的生意影响不大。”
改造者: 未来将在原址上打造宜居高品质社区
25年转瞬即逝,如今的黄龙商贸城虽然依旧车水马龙,热闹红火,但却面临着各类设施严重老化不全、硬件档次整体偏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等发展瓶颈。“不仅如此,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是由于历史局限,整个市场虽然有土地使用权证,但大部分是违建,没有产权。二是市政府明确要求生产资料市场要搬出核心城区。


所以,黄龙商贸城的拆迁工作势在必行。”鹿城区广化街道黄龙商贸城片区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实早在2012年,市现代集团就启动了黄龙商贸城的改造提升工程。据介绍,当时的改造提升是计划对黄龙商贸城实施拆迁,用于改造提升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当时拆除了商贸城北片140亩土地,后来根据市政府生产资料市场要搬出核心城区的要求,项目停止实施。2016年下半年,鹿城区政府借“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机遇重新启动黄龙商贸城的拆征工作,由广化街道办事处负责。


目前,市场面积的20%已拆除,50%已签约或有签约意向。另外,现有的7000多户商户的分流工作也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鞋都鞋革城、温州国际淘宝城、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等一批温州新兴专业市场都已梳理摊位资源和带着优惠政策前来招商。


该负责人说:“目前拆迁安置工作推进很快,待商户都分流之后,市场将马上关停实施拆迁。拆出的1015亩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域,我们邀请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出具了初步规划方案,预计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宜居的高品质社区,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公配设施,品质住宅以及高档商业区,并打造绿道将黄龙山、翠微山和社区贯通串联起来。”
可以加我为好友,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瓯北论坛

GMT+8, 2024-3-29 19:07 , Processed in 0.0495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